時空場景:2022年的1月20日,是我們走向全封閉實驗的關鍵;因為,2030年的NASA將應用我們這套系統,做為太空探索的中繼站…
演出者:一群體驗新挑戰的先驅
「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」,意味著冬去春始來的景象。古人此時忙著造脯,釀酒,積糞,貯蠶草,為著過冬過年做準備,一副昇平富足的景致,「最喜大寒無雨雪,太平冬盡賀春來」。這樣的場景,好似回到了公元1000年的唐宋時期,其實不然。2022年的1月20日,是我們走向全封閉實驗的關鍵;因為,2030年的NASA將應用我們這套系統,做為太空探索的中繼站。
今天,模擬寒流溫度降到10-11度,感覺從「非常寒冷」到「寒冷」,而降雨的機率有70﹪。而按照標準作業手冊-植栽篇記載『不適戶外勞作時間為風速≧10m/s或雨量≧1mm/hr之時數』。顯然,農作應該不受影響。然而,中午的主食可能要從川七和紅鳳葉著手了!這裡,室內室外的溫差都在3-5度左右。因此,雖然在室內不至冷得發抖;但是,陣陣的涼意可是讓人的生理機制做出相抗衡的反應。
大寒,模擬正是『氣溫逐漸下降,並因東北季風之影響,氣候經常陰雨,致日照不足,使各類作物因低溫寒冷造成生育受阻。』台灣的東北角。我們不再採取高耗能的保護機制,因為這樣的防禦系統矇蔽的氣候的本質,快速削弱生命的低拮抗。熊在冬眠前採取大吃大喝囤積脂肪;蛇選擇回洞節能;植物紛紛在秋季落葉冬季紮根以待初春。這點道理,從2002年到今日已經有20個年頭了,期間有超過300個博士、500個碩士、1000個學士從71個知識學門反覆驗證。
道理很簡單,說來講去,不過就是『法自然』這三個字!若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,此時天不寒地不凍,害蟲何以凍死或蟄伏,若大寒不寒,害蟲未死或未伏,則人畜必有災殃。此刻,歷經大寒之後,紅菜頭、菜瓜、萵苣和東菠菜的種植,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忙法了!我們相信立春來時,此地又有一番榮景!